喜庆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

凝心聚力推进学科发展(三)

发布日期:2022-10-25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水平关乎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省医院以学科建设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重点学科,努力打造百姓满意医院。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省医院以学科发展为引领,展示科室风采,不断激发省医人踔厉奋发、团结奋进的热情,自觉担当时代赋予的职责与使命。

心内一科

近年来,心内一科通过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组建亚专业团队,已形成冠心病、起搏电生理、结构心脏病、大血管及外周血管、ECMO及重症等亚专业组。高危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管理已成为科室的业务特色。现年收治患者5000人次,介入手术2500台次,目前国内外能开展的介入治疗心内一科基本均能开展,治疗水平居于国内先进行列。

基于“临床立科、教学兴科、科研强科”的基本思路,心内一科以完善和优化人才队伍为基石,以亚专业建设为核心,强化管理,凝聚力量,切实提高工作效能。

科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明确了“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及靶向干预治疗”这一可深入研究并有预期成果转化的研究方向,集中力量,专项攻克,争取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重大突破,同时积极培育1-2个长期的研究方向。研究室的建立对于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科室正在积极筹备建立心血管病研究室(代谢性疾病研究室),并争取在5年内建成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同时,心内一科结合学科特点,有计划、分步骤实现效率提升,积极推动日间手术的开展;集中力量,分步实施,确定瓣膜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作为科室层面的重点业务。

心内一科将继续贯彻“敬业乐群、博极医源”的科室发展理念,以建设国家一流学科为长期目标,实现学科建设的再次腾飞。

神经内二科

神经内二科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年出院患者3000余人次,年介入诊断及治疗手术500余例。在脑血管病、头痛、睡眠与癫痫、周围神经病、神经免疫、神经康复及疑难病诊治等方面优势突出,周围神经病等亚专科建设初具规模。科室拥有多位从医30年以上的资深专家,在运动神经运病、亨廷顿舞蹈病、脑白质营养不良、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等疑难病疾病诊治方面经验丰富。

科室全年24小时开放卒中绿色通道,对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血管内血栓抽吸等血管再通治疗,极大地提高了卒中的救治成效;开设脑血管病专病门诊,全程个体化指导脑血管病规范化防治;科室设有专门的头痛门诊,每年服务患者5000余人次,连续举办四届头痛规范化诊治论坛,助力头痛亚专科发展,为基层培养头痛专科人才,并承担BHV3000-310头痛治疗临床药物研究;科室具有3个先进的视频脑电监护病房,2个多导睡眠监测病房,可开展睡眠障碍相关疾病及癫痫规范化诊断及治疗;科室外派青年骨干医师进行神经肌肉活检及肌电图专科学习,助力神经肌肉亚专科发展;对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多发性硬化、播散性脑脊髓膜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等神经免疫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专长。

后期,神经内二科将继续深入强化优势亚专科建设,申请高级卒中中心,全方位打造亚专科人才梯队,力争将头痛、睡眠与癫痫亚专科做成省内一流,继续扩大周围神经病亚专科影响力。

西院二病区

西院二病区在老年综合征及综合评估、老年慢病与共病管理、老年危重症管理、指导主动健康方面极具特色。科室将立足于此,以问题为导向,以人为核心,开展老年群体全生命周期管理,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科室注重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为新入职员工规划三年培训计划和考核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采取科内讲座、院内培训、网络教学、与相关科室协作开展线上线下专项培训会议等途径,提高科室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服务能力。科室逐步提升科研理念,盘点科室前期研究基础,结合老年病的特点,在现有科研的基础上,确定可持续的研究方向。科室计划在老年综合征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将老年医学工作实践在社区进行推广与普及,探索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及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开展老年医学的工作模式。

科室积极开展服务提升计划,从入院前联系、入院、住院期间、出院、随访及院外联系等方面分时间段制定预案,解决患者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升医护专业水平与礼仪风貌,从专科基础知识到护理专科新前沿,重计划、强落实,保证西院住院患者具有良好的体验感,切实做到“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

老年消化代谢科

老年消化代谢科在病院现有基础上充分发挥老年病院省重点专科及综合医院、教学医院的优势,重点发展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消化系统危重症救治以及肿瘤等疾病转化医学的研究,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模式,探索如脂肪肝、骨质疏松、结肠癌等疾病早期诊治的方法。积极开展新业务,探索新方法,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注重省内及国内的学术交流,推进非酒精性脂肪肝、骨质疏松、消化系统肿瘤基因研究等方向的科研工作,巩固现有的学术地位、增加学科知名度及影响力。